陈能端 (2010-04-21)
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让天分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空间和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加强个别的优势,不至于因为母语成绩较弱而受影响。
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医生日前接受本报和《海峡时报》的访问时,谈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愿景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黄永宏说,中学生报读初院是靠个人最佳的6科成绩(L1R5),母语不是必须的,而初院升上大学情况也一样。相比之下,母语作为小六会考四个科目之一,所占比重明显较大。在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教育体系这个大原则下,黄永宏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小六会考目前的计分比例是否还合理。
黄永宏说:“我们之前已经宣布将改进母语内容和教学法,让母语课变得更生动有趣,而家长和教师的反应都相当积极,但他们觉得如果不改变考评制度,不论怎么改变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说,与‘O’、‘A’水准相比,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的比重很大,教育部现在要衡量的是,如果学生其他科目成绩都很优异,却因为母语比重太大而妨碍了他接下来的教育,这是否妥当?
当记者追问部长小六会考将来会不会类似“O”水准,不强制计算母语分数,部长表示一切还在探讨阶段。如果真的要修改小六会考的母语比重,教育部还需进行广泛的意见搜集工作。目前在籍小学生无需担心,教育部不会半途改变课程框架。
黄永宏指出,我国的双语政策源自60年代建国初期,当年各族群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或方言沟通,政府后来以英语为统一的工作语言,那是正确的决定,因为英语成为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用语。为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照顾不同族群的感受,英语和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中曾占双倍的比重。到了1985年,教育部废除了语言成绩占双倍比重的规定,母语和英文、数学、科学一样,是升中学的四个记分科目之一。
家长希望孩子能修读高级华文 教育部会全力支持他们
对母语教育的展望,黄永宏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可满足不同需求的“中庸”政策。他说,有一组家长希望孩子能修读高级华文,甚至到中国念大学,教育部会全力支持他们;另一组家长觉得孩子在语言方面没有天分,所以不希望孩子花太多时间学习两种语言;还有一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虽然有能力学好双语,但在体育、戏剧或音乐有发展的潜质,他们希望能腾出时间让孩子往自己的强处发展,这些要求我们希望都能满足。
为了探讨不同的母语水平测试方式,教育部最近展开的新一轮母语教育检讨工作,包括参考国际上不同的华文测试框架,例如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国际中学会考等。
黄永宏说:“现在母语成绩的比重太大,学生跨不过去的时候,就会难过消极。我们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母语的跳板,那些跳得过去的将获得奖励,跨不过的将不会受到惩罚。”
《联合早报网》
(编辑:梁嘉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