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篇文章,心里不禁有许多感触。
孩子小的时候,处处依赖父母。父母忙里忙外,照顾孩子变成一种亦苦亦乐的事情。这是教育孩子叫随心所欲,而孩子更是聪明伶俐,独一无二。
孩子升上小学,父母不禁觉得孩子一定是很会读书的,大多数父母才开始发现残酷的事实--孩子并不是很会读书。是的,读书是要有坚持的意志、学习的好习惯和适合的背诵方法,读书不像许多家长认为的那样,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学习的。
读书的第一学问就是有纪律,没有滴水穿石的功夫和耐性,没有成功的学者,古代有许多自学成才的人,多讲述苦学成功的例子。现代的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皆是苦学成才。现代的孩子,不只是精于游戏、纪律松散,而且许多家长还娇宠孩子,让佣人服侍孩子,不肯让孩子独立、刻苦,结果当然是孩子难以成才,家长就赶快请家教、走补习班,当然孩子上额外的课还是有补益的,只是这样做无异亡羊补牢。
爱迪生试验了999种材料才找出适用在灯芯里的材料,现代孩子我看只能最多试十次就失败了,然后就去玩了。没有纪律,难以成才,而纪律很多时候根本就是家长最重要的教育责任。
读书的第一学问就是有纪律,没有滴水穿石的功夫和耐性,没有成功的学者,古代有许多自学成才的人,多讲述苦学成功的例子。现代的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皆是苦学成才。现代的孩子,不只是精于游戏、纪律松散,而且许多家长还娇宠孩子,让佣人服侍孩子,不肯让孩子独立、刻苦,结果当然是孩子难以成才,家长就赶快请家教、走补习班,当然孩子上额外的课还是有补益的,只是这样做无异亡羊补牢。
爱迪生试验了999种材料才找出适用在灯芯里的材料,现代孩子我看只能最多试十次就失败了,然后就去玩了。没有纪律,难以成才,而纪律很多时候根本就是家长最重要的教育责任。
-待续-
附录:
《青少年情感淡漠的原因》(2011-09-19) 姚占新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尤其是写到与亲情有关的内容时,几乎千篇一律,无丝毫真实情感。除了语文能力的问题外,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实际上想不起来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事,甚至很多学生对父母的行为根本就毫无知觉。日前,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一个调查报告也验证了笔者的这种感觉,调查显示在13岁到19岁的青少年中,只有11.6%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极大辛劳。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件蹊跷的事情,笔者这一代人的父母由于孩子多,生活辛苦,无法拨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而现在的父母则不一样,大多数父母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与老一代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可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父母付出的辛苦似乎毫无知觉呢?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感淡漠的现象恰恰是由于父母不适当的过度关注造成的。现在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过于关注,认为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了就可以了,什么家务都不需要做,因为有女佣代劳。这种生活上过分的照顾,剥夺了孩子们体验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不能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对别人的付出变得无所谓和麻木。这就导致了一方面父母对子女在亲情上的单方面关照、单方面付出,尽单方面的责任,子女没有太多的独立空间,完全按照父母既定的模式去生活。另一方面,子女也很难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牺牲,缺乏孝敬之情和应有的责任心。这种情况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对家庭负责任、尽义务的意识,当然就不会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世界上所有的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子女抱有殷切的希望,而华人家长期望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文化心理:光宗耀祖;子女的成才与否是和家庭的荣耀联系在一起的:子女成材,即家教有方,子女不成器,是“缺少家教”。社会以孩子的成败论家长的功过,家长也把子女的成败看作是自己的荣辱。这样父母很自然地会把自己所承受的社会和心理的压力,以较高期望的方式转嫁给子女,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负担。由于家庭的荣辱与子女的成功与否密切联系,而社会包括家长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是学业成就,因此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不顾其兴趣、意愿和能力,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为了自己所理解的孩子的利益(其中包含着家庭利益)而计划孩子的人生。
儿童教育学认为,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青少年通过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意识到作为子女所承担的责任,家庭对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笔者认为可以从家庭做起。
首先,要还给本来属于孩子的权利。权利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要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就必须给他在家里适度的话语权,让他自己去独立安排一些自己的事情。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围着他们转,他们已经有充分的话语权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笔者与家长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学业成绩与他们在家里是否有足够的话语权呈现出正比的关系,成绩好的孩子比成绩差的孩子有更大的话语权。
因此,父母应以民主的、平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子女,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家里的一些大事要和孩子商量,使孩子在家庭中获得一种价值感。
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得越早越好,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就应该提出相关的要求,孩子能做的事就要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有能力做而不会做的事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做。在这一过程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但必须尽量要他们自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责骂,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谈,让他知道自己哪方面有问题,需要去完善。
换言之,父母要拥有一颗理性的教育之心,一种对子女的科学教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体贴父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