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月 12, 2011

再谈品格教育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品格,孔子教学生的就是品格为重,知识次要。

有一天,有一个六岁的孩子来向孔子求学,他的名字叫冉雍。 冉雍是个落落大方、诚恳稳重的孩子,很有大人物的风度。 孔子对于他的身世颇为好奇,询问之下才知道:冉雍的家境贫穷, ​​家里也没有田地,父亲什么都不会,只好偷东西过活(也就是说他的父亲是个小偷!),父亲常对冉雍说:“长大后最好去学点本领,但可惜,爹没有钱送你去学手艺,唉!” 有一天他的父亲打听到孔子在教人读书,而且即使没有交钱也没有关系,他兴奋地对冉雍说:“等长大些,再送你去孔子的学校。” 可惜过了不久,父亲就被抓去关了起来(也就是去坐牢),家中只剩下冉雍一个人,冉雍记起父亲说过的话,就到孔子门下求学。

孔子的弟子们在知道冉雍是小偷的儿子,就看不起他,有意无意之间就怀疑冉雍也会偷人家的东西,孔子看在眼里,默不作声,一直想找机会教育这群弟子。

机会教育:孔子还要等适当的机会,我们可以学习。

有一天孔子说要带大家去郊游,学生们都高兴极了,走呀走的,在不远的地方看到了一头小牛,小牛的毛色纯赤、头角又端正,十分漂亮!

有个学生说:“我记得老师说过,祭祀山川神祇就是需要这种毛色纯赤且头角端正的牛。”

孔子故意摇摇头,有些惋惜的说:”可惜它的血统不好,不适合用来祭祀。“

(身在小偷家就是小偷?不一定。身是穷人就一定没有用?不一定。哪一个企业家不是穷过的?比尔盖茨、史提芬乔布斯、李嘉诚等都是眼光独到,白手起家的。)

“血统有什么关系?又不是需要用它的父母来祭祀。”学生们说。

“哦!是吗?那人呢?人的血统重要吗?出身卑贱、行为不善的人,也可能有行事光明、心地善良的儿子啊!大家怎可以用父亲的品行来否定他的儿子的一切呢?”孔子说。学生们一个个低下头来,知道孔子说的是冉雍。



(有些同学,自认为有钱,就看不起较为穷困的同学,平时还欺负别人。他们应该向孔子学习。)

“冉雍小小年纪,器度已经不寻常,我看他是个当领袖的材料。”孔子说。

孔子刻意赞美冉雍,让学生们了解故意排斥冉雍是不对的,而把冉雍当作是贼更是不对。 因为孔子的善解人意及懂得因材施教,让冉雍能被大家接纳,因而更能愉快的学习。

(品格比能力更重要。没有品格,能力越高,越可能舞弊营私,私吞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