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四月 08, 2009

小四:骑楼

A) 骑楼的来源
据了解,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呎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










外廊的位置在店屋的前部或一边。典型的还必须包括可供行走的地板,高度至少一层,有挡避风雨艳阳的顶盖。这种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基”(Five Foot Way)。
新加坡在1993年对有100多年历史的“克拉码头老街区”做了整治。原本遗留的骑楼街区破败不堪,经重建后,现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热点,它保留着原有的骑楼风格,又有着现代化的休闲环境和内部装饰,形成了一个把历史内涵和现代时尚相结合的休闲购物区。

B) 中国的骑楼

据史书记载,骑楼起源于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和地区。在19世纪初期,南洋华侨回国建设,把这一建筑风格带到中国的沿海各省,迅速在华南各城市盛极一时。

海口的骑楼一般是2至5层的建筑,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沿街立面经常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等处加以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所有的装饰与纹样自下而上逐渐丰富,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

海口这几条老街的骑楼,至少有七八十年历史了。从福建来的游客陈先生参观了海口的骑楼建筑后,感叹地说:“新中国成立后,华南地区的骑楼由于开发渐渐销声匿迹,惟海口市的骑楼得以幸存下来。海口几条老街的骑楼堪称海南的‘大型古建筑群’,是最具参观游览价值的地方。”

得胜沙路、中山路骑楼成了海口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