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九月 29, 2008

南丁格尔与国际护士节

  看见一群护士,尽心为病人打针吃药,做复健,做清洁,不得不对他们的敬业乐业精神所感动。


  “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几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这是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白衣天使”心中的丰碑南丁格尔的誓言。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年到1910年)

  每年五月十二日是国际护士节。据护士福音团契总干事彭瑞卿姊妹所言,1965那年在西德Frankfurt召开的国际护理大会席上,朱宝钿女士(台北护专校长、基督徒医护人员)提议:每年以南丁格尔的生日(五月十二日)为『国际护士节』,此案获得通过,即日实行。

  她从小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爱护小动物,给受损的洋娃娃包扎治疗,也关心那些贫穷生病的老人家。

  当她把『要当护士』的意念告诉父母,立刻受到猛烈的反对,因为当日对『护士』看法,并不像今日这么崇高,『护士』好像『清洁工』那样卑贱,都是由老妇人在作的工作。父母无论如何不能让尊贵的千金小姐去当『护士』!
  1853年三月,发生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俄国攻打土耳其,英国与法国联合去救助土耳其,在黑海北部克里米半岛冲突激烈,死伤很多。从军记者报岛惨状,英军伤兵无人照料,任其死灭。

  她向各教会召募护士,以后来了38位志愿妇女,1854年到达前线,在野战医院拼命工作,除了医护工作,也要负责洗衣、清扫的工作。南丁格尔白天忙碌,晚上又要作行政工作,一天睡不到三四个小时,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奔忙,但她不忘每天半夜,还要提着灯笼(长型垂笼)到病房去探视病患,一房一房、一床一床的慰问探房,伤兵们一见灯光,就得到很大的安慰与鼓舞;当她远去,在墙壁上所照长长的身影,有些伤兵将手摸那身影就感到欣喜。不知不觉,大家异口同声称她为『提灯的天使』。她在克里米亚两年之间,伤兵死亡率,从50%降到2%,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特地写信到前线,慰问南丁格尔与护士们。

  1856夏天终于停战,她们都光荣的回到英国。南丁格尔立刻在圣托玛斯医院着手设立护士养成学校,她用政府与民间所捐『南丁格尔基金』四万四千英镑,于1860年成立全球第一所『护士学校』,后改名为『南丁格尔护士学校』。





  1910年,南丁格尔去世了。她留给世人的是一个“白衣天使”的形象和一群像她一样的“白衣天使”。
              伦敦广场上的南丁格尔塑像